ICS 71. 080. 99 G 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583—2011 光学功能薄膜 反射眩光性能测试方法 Optical functional films-Determination of reflected glare 2011-12-05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7583—2011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光学功能薄膜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宁、柳青。 GB/T 27583—2011 光学功能薄膜 反射眩光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学薄膜薄膜反射眩光性能测试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光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薄膜及以光学PET 薄膜、TAC薄膜为基材的功能薄膜反射眩光的性能测试。 2仪器 2.1结构 2.1.1激光器:使用He-Ne激光器,输出功率2mW~3mW,发散角小于1.0mrad,到达被测薄膜时 光斑直径应不大于2.0mm。 2.1.3成像屏:成像屏表面应均匀,无选择性吸收,不产生镜面反射,透过率应在40%~60%之间。 2.1.4激光器出射光线与人射到成像屏的光线的夹角应为20°。薄膜测试台与成像屏之间距离为 200 mm。 2.1.5光接收器:可使用任何类型接收器,应能对成像屏进行分区测量,空间分辨率能够保证测量精 度,相对光强得到准确反映。 2.2测量仪器示意图 测量仪器示意图见图1。 He-Ne 激光器 薄膜测试台 成像屏 光接收器 图1测量仪器示意图 2.3光强测量原理 利用光接收器得到光强数据对图2、图3做光强度分析,由图2、图3从左侧到右侧做光强度和位置 的曲线图。 1 GB/T 27583—2011 图2光强度分布(眩光强) 图3光强度分布(眩光弱) 2.4眩光度的评价 由成像屏上左侧最大光强1/2的点和右侧最大光强1/2的点分别与夹片台反射光出光位置连线 以两条连线形成的夹角表征眩光度。夹角越小,产生的眩光越强。 3试样 试样尺寸根据样品的状态而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a)大轴薄膜,从片尾全宽取样,如需要,可在样品长度方向1m处取样,试样宽度100mm; b) 散页薄膜,根据需要取一张或数张作为试样,也可在产品标准中另行规定; c) 样品应无折痕或其他缺陷。 4步骤 4.1在夹片台放置一透明薄膜(无防眩光涂层)。 2 GB/T27583—2011 4. 2 调整系统各部件位置,使光路中激光器、薄膜受光点和光接收器中心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注:激光器发射的光线单位功率很强,务必注意不要直视激光器发出的光线。 4.3 调整系统各部件状态,使光路中激光器、薄膜和光接收器等各器件同轴。 4.4 将成像屏放置在距离薄膜20cm位置。 4.5在夹片台放置待测薄膜。 4.6 测量待测薄膜光强分布。 4.7 确定每一测量点对应实际尺寸(测量成像屏上的标尺)。 4.8 数据处理。 5数据处理方法 5.1测量标尺,作为距离归一的标准。 用测量标尺同样的条件测量待测薄膜投射在白板成像屏上形成的光斑。 5.3 确定积分光强最大的一条横线,做该横线上点的横坐标-相对光强曲线,如图4所示。 200 150 100 50 101 201 301 401 相对坐标 图4相对光强曲线 5.4对横坐标-相对光强曲线进行平滑处理,如图5所示。 200 150 50 51 101 151 201 251 301 351 401 相对坐标 图5 平滑处理后相对光强曲线

pdf文档 GB-T 27583-2011 光学功能薄膜 反射眩光性能测试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7583-2011 光学功能薄膜  反射眩光性能测试方法 第 1 页 GB-T 27583-2011 光学功能薄膜  反射眩光性能测试方法 第 2 页 GB-T 27583-2011 光学功能薄膜  反射眩光性能测试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11 17:30:1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