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080.30 Q 84 DB12 天 津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2/ 596.2—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 2 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 Setting specification on road traffic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facilities Part 2:General specification 2015 - 09 - 18 发布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5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12/ 596.2—2015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 1 5 交通违法监测设备 .................................................................. 2 6 交通流检测设备 .................................................................... 2 7 交通量调查设备 .................................................................... 3 8 轴载检测设备 ...................................................................... 6 9 可变情报板设备 .................................................................... 6 10 道路交通气象监测设备 ............................................................ 10 11 车道控制设备 .................................................................... 12 I DB12/ 596.2—2015 前 言 本部分为强制性条款。 DB12/ 596《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设施设置要求; ——第2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本部分为DB12/ 596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天津市社会公共安全产品与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建伟、聂方、王亮、刘少堂、张学军、贾岩、张海、张玉鹏、李春燕、马郡、 陈权、孙泽宇、任超、孙占明、夏雪松、刘希良、乔百合、杨树海、程锦、于冉冉、孙长国、赵学峰、 孙炜、刘胜汉、许顺国、田静、陈洪、李强、周里智、岳向武、田涛、于永刚、孔涛、张纪升、张利。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I DB12/ 596.2—2015 引 言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设施包括:交通信号控制、交通可变情报板、交通流量检测、交通违法监测等类 设备,是交通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交通安全与运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部分对道路交通智能管理设施的通用技术要求予以规定。 本部分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道路交通智能管理设施建设提供依据。 III DB12/ 596.2—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 2 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及次干道以上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 施的通用技术要求。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312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T 3453 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T 19271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GB/T 21255 机动车测速仪 GB/T 21296 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 GB/T 23828-2009 高速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 GB 2528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GA/T 484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 GA/T 496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 497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JT/T 714 道路交通气象环境 能见度检测器 JT/T 715 道路交通气象环境 埋入式路面状况检测器 DB12/ 596.1-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1部分:设施设置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DB12/ 596.1-201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交通信号控制设备应按照GB 25280执行。 1 DB12/ 596.2—2015 5 交通违法监测设备 交通违法监测设备应按照GB/T 21255、GA 496、GA/T 497、GA/T 832执行。 6 交通流检测设备 6.1 设置要求 6.1.1 对路侧式安装的交通流检测设施,应确保被检测区域内无遮挡。 6.1.2 正向安装的交通流检测器宜选在附近有天桥等支撑设施的地点,确保环境协调。 6.2 设备功能要求 6.2.1 数据精度要求 统计交通流参数检测,可检测下列交通参数: a) 单车道流量:准确率不小于 90%; b) 单车道速度:准确率不小于 90%,速度检测范围 10km/h~250km/h; c) 单车道占有率:准确率不小于 90%。 交通流参数输出时间间隔应在10s~600s范围内可调。 数据内容:流量、车速、占有率、车型分类(不少于两种车型)、单车速度等。应具备根据各种交 通管理需求,按相应的数据格式进行预处理的能力。 设备应具备来电后自动恢复的功能。 6.2.2 本地存储要求 设备能存储检测信息,存储容量应满足存储最近十五天每2min间隔的检测数据。 设备在断电72h内,存储的交通数据不应发生丢失现象。 设备本地存储的交通数据应具备从设备通信接口导出至设备外部存储介质的功能。 6.2.3 数据传输功能 6.2.3.1 数据传输的基本要求 所有检测器信息数据应支持系统传输要求,在系统传输正常的情况下,以设定的时间间隔上传数据, 时间间隔能够依系统需求调整。系统通信中断并恢复正常后,可以上传存储数据。 6.2.3.2 接口与规程 接口:机械接口应使用9针RS-232C接口插头或25针RS-232C接口插座和RJ45以太网接口,其中任一 接口均可与中心通讯。 a) RS-232C 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信规程:按 GB/T 3453 的规定执行; 2) 通信方式:异步,全双; 3) 通信速率:1200bit/s 以上。 b) RJ45 以太网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基于以太网的 TCP/IP 通讯控制协议; 2) 接口速率:10/100BaseT 自适应; 2 DB12/ 596.2—2015 接口规程:符合 IEEE-802.3u、IEEE 802.1Q 标准。 应向需方提供满足其需求的、能够高效接入系统控制的接口参数和规程,便于其实施系统联网监控。 3) 6.2.3.3 通信稳定性 24h通信失误次数不大于两次。 6.2.3.4 通信恢复 设备应具备在通信链路连通后自动恢复通信的功能。 6.2.4 时钟校准 应具有系统时钟校准功能,24h内计时误差不超过1.0s(以北京时间为基准),并确保每24h至少时 钟同步一次。 设备预留与其他授时模块通信的接口。 6.3 设备性能要求 6.3.1 环境要求 a) 环境温度:-25℃~+60℃; b) 相对湿度:不大于 95%,无结露; c) 满足全天候室外工作要求,能够在雨、雪、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正常工作。 6.3.2 可靠性 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小于90000h。 7 交通量调查设备 7.1 设置要求 当设备传感器的安装方式为路侧安装时,设备法向(相对于设备传感器安装点的公路车行道中心线 而言,下同)最小检测距离不应大于5m,法向最大检测距离不应小于40m。 7.2 设备功能要求 7.2.1 采集数据内容 交通量调查设备输出数据内容包括: a) 跟车百分比: 在逐一采集机动车车头时距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一条车道内车头时距小于指定时 间的车辆占该车道全部车辆的百分比; b) 平均车头间距: 在逐一采集机动车车头间距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一条车道机动车车头间距的算 术平均值,以 m 为单位; c) 时间占有率: 在指定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内,一条车道的机动车通过调查断面所用时间之和与 该交通数据处理周期时间长度的比值; 3 DB12/ 596.2—2015 d) 单车道机动车单型交通量:在指定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内,一条车道上某一车型机动车数量, 车型分类至少包括:中小客车、大型客车、小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集 装箱车、拖拉机、摩托车等 9 类; e) 单车道机动车单型地点车速:在指定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内,一条车道的某一车型机动车地点 车速的算数平均值。 7.2.2 数据精度要求 7.2.2.1 机动车分型数据的采集精度 交通量调查设备在采集机动车
DB12- 596.2-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2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天津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46: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