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40917.2
(22)申请日 2022.09.20
(71)申请人 山东山太新能源 有限公司
地址 272114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
北环城路创新大厦1- 03号
(72)发明人 张金龙 张秀平 江红阳
(74)专利代理 机构 济南帮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7269
专利代理师 李盟
(51)Int.Cl.
F26B 17/20(2006.01)
F26B 21/00(2006.01)
F26B 21/02(2006.01)
F26B 2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煤泥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57)摘要
煤泥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涉及煤泥干燥技
术领域, 用于解决现有煤泥热风干燥方式下煤泥
干燥效率低的问题。 包括输送组件和驱动组件,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筒、 中
间筒和外筒, 所述外筒顶部具有料斗和进气嘴,
所述外筒与中间筒、 中间筒与内筒之间均形成环
形腔体, 所述中间筒外壁、 内筒外壁均具有螺旋
叶片, 所述中间筒的一端位于料斗下方, 所述中
间筒的另一端具有落料孔, 所述内筒上远离落料
孔的一端具有排料孔; 所述进气嘴通过管道与热
风机连接; 所述外筒一端端部具有机壳, 所述驱
动组件位于机壳内用于驱动内筒和 中间筒的旋
转。 本发明可以提高煤泥干燥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8页
CN 115468407 A
2022.12.13
CN 115468407 A
1.煤泥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输送组件和驱动组件,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由内而外
依次设置的内筒、 中间筒和外筒, 所述外筒顶部具有料斗和进气嘴, 所述外筒与中间筒、 中
间筒与内筒之 间均形成环形腔 体, 所述中间筒外壁、 内筒外壁均具有螺旋叶片, 所述中间筒
的一端位于料斗下方, 所述中间筒的另一端具有落料孔, 所述内筒上远离落料孔的一端具
有排料孔; 所述进气嘴通过管道与热风机连接; 所述外筒一端端部具有机壳, 所述驱动组件
位于机壳内用于驱动内筒和中间筒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嘴具有多个, 所述进气
嘴沿外筒母线方向等间距设置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筒包括第 一中间筒和第
二中间筒, 所述第一中间筒位于第二中间筒和外筒之间, 所述第二中间筒位于内筒与第一
中间筒之 间; 所述第一中间筒的另一端 具有落料孔, 所述第二中间筒的一端具有落料孔, 经
所述第一中间筒 上落料孔落下的煤泥落在第二中间筒的另一端, 经所述第二中间筒上落料
孔落下的煤泥落在内筒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泥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端部与第二中间筒端
部、 所述第二中间筒端部与第一中间筒端部、 所述第一中间筒端部与外筒端部之间均具有
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泥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料孔位于螺旋叶片的两段
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泥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筒、 第二中间筒和
内筒一端的端部均具有驱动筒, 所述第二中间筒 上的驱动筒长度大于第一中间筒 上的驱动
筒长度, 所述内筒上 的驱动筒长度大于第二中间筒上 的驱动筒长度; 所述驱动筒外壁具有
外螺纹, 所述驱动组件 包括齿轮, 所述齿轮与对应的驱动筒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泥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共轴设
置, 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齿轮上 的第一锥齿轮之间具有第二锥齿轮, 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
锥齿轮啮合, 其中一个所述齿轮为主动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煤泥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步骤:
(1) 通过料斗将煤泥加入外筒与中间筒之间, 并通过进气嘴向外筒与中间筒之间通入
热风;
(2) 驱动 内筒、 中间筒 的旋转, 使得煤泥在外筒与中间筒之间、 中间筒与内筒之间沿螺
旋方向移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468407 A
2煤泥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煤泥干燥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煤泥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煤泥是洗煤过程中产生的、 由煤粉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 煤泥中含水量较高, 在
工业使用时应对其进 行干燥脱 水, 以增加其燃烧热值。 煤泥的常用干燥方式为热风干燥, 即
将煤泥加入滚筒干燥机内通入热风实施干燥。 上述干燥方式下存在以下缺陷: 热风与煤泥
的接触时间短, 因此煤泥的干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泥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用于解决现有煤泥热风干
燥方式下煤泥干燥效率低的问题。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煤泥干燥设备, 包括输送组件和驱
动组件,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筒、 中间筒和外筒, 所述外筒顶部具有 料
斗和进气嘴, 所述外筒与中间筒、 中间筒与内筒之间均形成环形腔体, 所述中间筒外壁、 内
筒外壁均具有螺旋叶片, 所述中间筒的一端位于料斗下方, 所述中间筒的另一端具有落料
孔, 所述内筒 上远离落料孔的一端具有排料孔; 所述进气嘴通过管道与热风机连接; 所述外
筒一端端部具有机壳, 所述驱动组件位于 机壳内用于驱动内筒和中间筒的旋转。
[0005]进一步地, 所述进气嘴具有 多个, 所述进气嘴沿外筒母线方向等间距设置 。
[0006]进一步地, 所述中间筒包括第一中间筒和第二中间筒, 所述第一中间筒位于第二
中间筒和外筒之间, 所述第二中间筒位于内筒与第一中间筒之间; 所述第一中间筒的另一
端具有落料孔, 所述第二中间筒的一端具有落料孔, 经所述第一中间筒上落料孔落下 的煤
泥落在第二中间筒的另一端, 经 所述第二中间筒上落料孔 落下的煤泥落在内筒的一端。
[0007]进一步地, 所述内筒端部与第二中间筒端部、 所述第二中间筒端部与第一中间筒
端部、 所述第一中间筒 端部与外筒 端部之间均具有轴承。
[0008]进一步地, 所述落料孔位于螺旋叶片的两段之间。
[0009]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中间筒、 第二中间筒和内筒一端的端部均具有驱动筒, 所述第
二中间筒 上的驱动筒长度大于第一中间筒 上的驱动筒长度, 所述内筒 上的驱动筒长度大于
第二中间筒 上的驱动筒长度; 所述 驱动筒外壁具有外螺纹,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 所述齿
轮与对应的驱动筒啮合。
[0010]进一步地, 所述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共轴设置, 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齿轮上的第一锥
齿轮之间具有第二锥齿轮, 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其中一个所述齿轮为主动
轮。
[00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煤泥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通过料斗将煤泥加入外筒与中间筒之间, 并通过进气嘴向外筒与 中间筒之间
通入热风;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15468407 A
3
专利 煤泥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7:31:1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