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97115.7
(22)申请日 2022.08.19
(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 学 (北京)
地址 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72)发明人 李曹雄 鲜成钢 申颍浩 石善志
张景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专利代理师 王春霞
(51)Int.Cl.
G01N 3/02(2006.01)
G01N 3/06(2006.01)
G01N 3/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砾岩压裂裂缝偏转与裂缝复杂度预测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砾岩压裂裂缝偏转与裂
缝复杂度预测方法。 本发明通过对砾岩压裂过程
中的裂缝动态过程, 建立等效力学模型, 并使用
砾岩空间形态分布、 砾岩及胶结力学性质、 水平
应力、 样品表面应力以及注入流量、 注入流体流
速等参数对模 型进行限定, 使裂缝动态过程能够
在等效力学模 型中进行复现; 通过对裂缝动态扩
展过程中的关键帧和关键帧目标区的提取, 统计
裂缝偏转夹角, 进一步统计裂缝偏转夹角的概率
分布频谱; 进一步在数字孪生体中, 改变注入流
量、 砾石分布、 砾石种类、 水平应力大小等参数,
即可多次、 大量、 重复地进行砾岩裂缝扩展的动
态过程, 得到不同条件下的f2(θ), 进一步通过
映射关系得到f1(θ), 得到预测的裂缝偏转夹角
的概率分布频谱。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
CN 115326545 A
2022.11.11
CN 115326545 A
1.一种砾岩压裂裂缝偏转与裂缝复杂度预测方法, 包括采用砾岩压裂裂缝扩展监测装
置进行的如下步骤:
所述砾岩压裂裂缝扩展监测装置包括围压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和恒温箱与CT成像系
统;
所述围压系统用于放置待测的砾岩 岩板;
所述围压系统设于所述恒温箱与CT成像系统内, 所述恒温箱与CT成像系统对所述砾岩
岩板被压裂的动态过程进行CT成像, 并保持恒定温度;
所述围压系统 的底部依次与设于所述恒温箱与CT成像系统外的注入腔、 示踪粒子腔和
压裂液腔连接;
所述数据处 理系统控制所述围压系统和所述恒温箱与CT成像系统;
所述围压腔的顶部和底部为透明耐压玻璃;
所述围压系统的上方设有高速相机, 用于对所述砾岩岩板被压裂的动态过程进行拍摄
并将图像传输 至所述数据处 理系统;
S1、 将岩石样品加工成岩板, 并在其中心打孔, 在所述 孔中配置模拟井筒;
S2、 在所述岩板表面贴附应变片, 放入所述围压系统中, 对所述岩板进行扫描, 识别颗
粒矿物、 胶结的空间分布, 建立等效力学模型, 所述等效力学模型的几何尺寸与所述岩 板相
同, 所述等效力学模型中心设有与所述岩板中心相同的孔;
S3、 对所述岩板四周施加两组围压, 两组围压相互垂直, 模拟水平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
应力;
S4、 保持所述岩板维持设定温度, 向所述模拟井筒内注入压裂液, 压裂液内充入测速示
踪粒子, 开启所述高速相机, 使用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分析缝内液体流速, 同时记录裂缝扩展
的动态图像; 同时所述恒温箱与CT成像系统对岩样被压裂的动态过程进行CT成像, 形成裂
缝扩展过程的动态图像;
S5、 追踪裂缝路径: 选取裂缝扩展过程中, 裂缝分叉、 裂缝扩展方向发生改变时刻后的
△t的图像作为关键帧; 其中在二 维分析时, 采用基于所述高速相机的裂缝扩展过程的动态
图像, 基于三维分析时, 使用基于 CT成像的裂缝扩展过程的动态图像;
S6、 针对关键帧, 以裂缝分叉或裂缝扩展方向发生改变的点作为原点, 以原始裂缝扩展
方向为x轴, 以原点为圆心将x轴逆时针旋转90度为y轴, 画出边长为L的矩形关键帧目标区;
裂缝偏转夹角定义为分叉裂缝或扩展方向发生改变的裂缝与x轴正方向的顺时针夹角 θ, 夹
角范围为 ‑180°到180°之间;
S7、 在所述等效力学模型的外边界施加与步骤S3相同的围压, 在所述等效力学模型中
心的孔内注入与步骤S4相同的压裂液流量, 在步骤S2中所述应变片在所述等效力学模型表
面对应的同样位置, 施加各所述应变片测得 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模拟裂缝扩展的动
态过程, 并将裂缝扩展过程中, 模型模拟的缝内流体流速与测速示踪粒子观测到的流速进
行对比验证, 保证所述 等效力学模型能够等效岩板实验中的裂缝动态扩展过程;
S8、 追踪等效力学模型的裂缝路径: 选取裂缝扩展过程中, 裂缝分叉、 裂缝扩展方向发
生改变时刻的图像作为关键帧; 并按照步骤S 6相同的方法统计同样的关键帧目标区并统计
裂缝偏转夹角 θ;
S9、 统计岩板压裂实验中的各关键帧中裂缝偏转夹角出现的角度和次数, 基于概率分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326545 A
2布模型拟合出概率分布频谱f1( θ ); 统计所述等效力学模型中裂缝偏转夹角出现的角度和
次数, 基于概率分布模型拟合出概率分布频谱f2( θ ), 建立f2( θ )到f1( θ )的映射关系; 其中,
概率分布频谱拟合方法为: 统计各关键帧中裂缝偏转夹角出现的角度和次数, 以θ为横坐
标, 在‑180°到180°区间内等距分为多个子区间, 统计夹角 θ值出现在每个子区间的次数, 并
将该区间出现的次数除以总次数作为该区间的频率; 以夹角为横坐标, 以对应区间中夹角
出现的频率 为纵坐标, 按照频率分布模型拟合出概 率分布频谱;
S10、 在所述等效力学模型中改变如下参数: 注入流量、 砾石分布、 砾石种类、 水平应力
大小, 重复模拟各条件下的裂缝扩展的动态过程, 统计各条件下的概率分布频谱f2( θ ), 通
过步骤S9得到的 映射关系将f2( θ )映射到f1( θ )上, 即可得到各参数条件下, 基于模拟的岩板
实验环境 下, 裂缝偏转夹角概率分布频谱f1( θ ); 由于f1( θ )与y轴偏离越大, 裂缝复杂程度越
高, f1( θ )与y轴偏离越小, 裂缝复杂程度越低, 最终实现在没进行真实室内实验的条件下,
对给定参数组合条件下, 压裂裂缝复杂程度的预测, 并进一步分析影响裂缝偏转和裂缝复
杂程度的主控因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围压系统的底部设有 背光源;
所述围压系统与围压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恒温箱与CT成像系统内设有温控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 所述扫描的方法包括图
像扫描、 CT扫描和ED S矿物识别;
采用所述高速相机进行 所述图像扫描;
采用所述恒温箱与CT成像系统进行 所述CT扫描和所述ED S矿物扫描。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4和S7中, 以恒定的
流量或随时间变化的流 量注入所述压裂液。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9中, 所述概率分布
模型为正态分布模型, 建立f2( θ )到f1( θ )的映射关系的过程如下:
根据岩板压裂实验中的各关键帧中裂缝偏转夹角出现的角度和次数, 基于概率分布模
型拟合出概 率分布频谱f1( θ ):
根据等效力学模型中的各关键帧中裂缝偏转夹角出现的角度和次数, 基于概率分布模
型拟合出概 率分布频谱f2( θ ):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326545 A
3
专利 一种砾岩压裂裂缝偏转与裂缝复杂度预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1:50: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