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580049.3
(22)申请日 2022.05.25
(71)申请人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 术开发
区春晓路6号
申请人 中国地质大 学 (武汉)
(72)发明人 李忠超 于东东 霍超 吴斌
谭冲 梁荣柱 黄超群 刘律
黄栋 李徐德 彭静
(74)专利代理 机构 武汉星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 合伙) 42279
专利代理师 杨晓燕
(51)Int.Cl.
G06F 30/13(2020.01)
G06F 30/20(2020.01)G06F 111/04(2020.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新建隧道上穿情况下既有盾构隧道纵
向变形分析方法
(57)摘要
一种新建隧道上穿情况下既有盾构隧道纵
向变形分析方法, 包括步骤: S1、 将既有盾构隧道
沿纵向简化为一根放置在地基上的弹性连续梁,
建立既有盾构隧道等效连续梁模型; S2、 将土体
与隧道的相互耦合作用施加于所述等效连续梁
模型上, 求得隧道节点竖向位移与土体竖向自由
位移的函数关系; S3、 求得新建隧道开挖卸荷作
用下层状地基土的土体竖向自由位移, 推导得出
既有盾构隧道的纵向位移分布。 本发 明考虑土体
的天然成层性, 减少了相应的地基参数选取和均
质化处理步骤, 可以更真实反映新建隧道开挖卸
荷作用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规律; 同时, 耦
合方法更能反映天然地基因弹性模量改变而出
现的应力集中或应力扩散现象。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4页
CN 115048692 A
2022.09.13
CN 115048692 A
1.一种新建隧道上穿情况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步骤:
S1、 将既有盾构隧道沿纵向简化为一根放置在地基上的弹性连续梁, 建立既有盾构隧
道等效连续梁 模型;
S2、 将土体与隧道的相互耦合作用施加于所述等效连续梁模型上, 求得隧道节点竖向
位移与土体竖向 自由位移的函数关系;
S3、 求得新建隧道开挖卸荷作用下层状地基土的土体竖向自由位移, 推导得出既有盾
构隧道的纵向位移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建隧道上穿情况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分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步骤S1 中, 根据有限元的方法将既有盾构隧道离散成n个梁 单元, 共计n +1个节
点; 不考虑既有盾构隧道轴向变形的影响, 将隧道始端和末端视为固定约束, 其余部 分作用
竖向附加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建隧道上穿情况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分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步骤S2中, 隧道 节点竖向位移与土体竖向 自由位移的函数关系推导具体如下:
步骤S21、 假设既有盾构隧道不存在时, 新建隧道开挖会引起下方既有盾构隧道节点处
土体竖向 自由位移向量{w}, 则{w}可表示 为:
{w}={w(1),w(2),w(3), …,w(i),…,w(n),w(n+1)}
式中, w(i)为第i个节点处土体竖向 自由位移;
步骤S22、 以既有盾构隧道为分析对象, 当隧道与周围土体耦合至稳定状态时, 隧道受
到来自周围土体的隧道非均匀分布力fg(y), 由fg(y)引起的相应竖向位移为wg(y), 将wg(y)
转化为隧道节点竖向位移向量{wg}, 则{wg}表示为
{wg}={wg(1),wg(2),…,wg(i),…,wg(n),wg(n+1)}
式中, wg(i)为隧道非均匀分布力fg(y)引起第i个隧道 节点位置处的竖向位移;
步骤S23、 忽略既有盾构隧道轴向变形的影响, 将作用在隧道上的隧道非均匀分布力fg
(y)转化为隧道节点力向量{Fg}, {Fg}表示为:
{Fg}={Fg(1),Fg(2),Fg(3),…,Fg(i),…,Fg(n),Fg(n+1)}
式中, Fg(i)为土体作用在第i个隧道 节点位置处的竖向力;
步骤S24、 根据单个梁单元节点两竖向自由刚度矩阵, 设置边界约束条件, 得到隧道整
体刚度矩阵[K]表示 为:
式中, EI为既有盾构隧道纵向等效抗弯刚度, l 为单个梁单 元长度;
由隧道整体刚度矩阵[K]得到隧道节点力向量{Fg}与隧道节点竖向位移向量{wg}之间
的关系为:
{Fg}=[K]{wg}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048692 A
2步骤S25、 以既有盾构隧道周围土体为研究对象, 当隧道与周围土体耦合至稳定状态
时, 稳定状态下土体受到来自隧道的土体非均匀分布力fs(y), 将fs(y)转化为土体节点力向
量{fs}, {fs}与隧道节点力向量{Fg}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fs}=‑{Fg};
土体非均匀分布力与隧道 节点处的土体竖向位移关系为:
{ws}=[R]{fs}
式中, {ws}为{fs}作用下隧道节点处的土体竖向位移向量; [R]为土体柔度矩阵, 具有对
称性, 表示 为:
步骤S26、 由隧道与土体不分离假设, 得到隧道与周围土体间的整体耦合方程 为:
{wg}={w}+{ws}
步骤S27、 结合步骤S2 1~S26, 推导得到新建隧道上穿开挖引起既有盾构隧道的隧道节
点竖向位移与土体竖向 自由位移的函数关系为:
([R][K]+[E]){wg}={w}
式中, [E]为单位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建隧道上穿情况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分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步骤S3中, 新建隧道开挖卸荷作用下层状地基土的土体竖向自由位移计算方
法为:
步骤S31、 新建隧道开挖后使得周围土体产 生卸荷效应, 利用弹性力学Mindlin解, 求得
隧道开挖引起 点(xr,yr,zr)竖向方向第j层土体点(xr,yr,zrj)处的竖向应 变 εzj(zrj)为:
式中, σzj(zrj)为第j层土体点(xr,yr,zrj)处的竖向应力; σxj(zrj)为第j层土体点(xr,yr,
zrj)处的纵向应力; σyj(zrj)为第j层土体 点(xr,yr,zrj)处的横向应力; vj为第j层土体的泊松
比; Erj为第j层土体的卸荷弹性模量;
步骤S32、 对步骤S31中的竖向应 变 εzj(zrj)积分得到第j层土体的竖向位移wj为:
式中, hj为第j层土体厚度;
步骤S33、 考虑天然地基的成层性, 根据分层总和法叠加得到新建隧道下方点(xr,yr,
zr)处土体竖向 自由位移w 为:
式中, m为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建隧道上穿情况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分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步骤S33 中, 根据开挖引起的第m层土体竖向附加应力σzm不大于其有效自重应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048692 A
3
专利 一种新建隧道上穿情况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分析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1:28:1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