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530890.1 (22)申请日 2022.05.16 (71)申请人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 术开发 区 (沌口) 博学路8号 (72)发明人 苑仁安 秦顺全 周子明 傅战工  郑清刚 许磊平 蒋凡 张皓清  霍学晋 张锐  (74)专利代理 机构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 合伙) 42225 专利代理师 牛晶晶 (51)Int.Cl. E01D 21/00(2006.01) E01D 19/16(2006.01) E01D 19/14(2006.01)G06F 30/13(2020.01) G06F 30/23(2020.01) G06F 119/14(2020.01) G06F 119/08(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斜拉索 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57)摘要 一种斜拉索索力与索长 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涉及桥梁建造技术领域, 其包括在实际温度t状 态下, 按照实际张拉力T对斜拉索进行初张拉; 按 照预设的索长增量ΔS, 对初张拉后的斜拉索进 行补张拉, 使 斜拉索达到目标无应力索长S。 本申 请实施例利用索长增量ΔS对斜拉索进行补张 拉, 补张拉的过程对斜拉索的张拉力产生的影 响 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 本申请实施例的张拉方法 可以在任意环境温度、 任意荷载变动条件下进 行, 并且可以与其他工序同步作业, 利于施工组 织调整, 大 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CN 114808731 A 2022.07.29 CN 114808731 A 1.一种斜拉索 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在实际温度t状态下, 按照实际张拉力T对斜拉索(1)进行初张拉; 按照预设的索长增量ΔS, 对初张拉后的斜拉索(1)进行补张拉, 使斜拉索(1)达到目标 无应力索长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在实 际温度t状态下, 按照实际张拉力T对斜拉索(1)进行初张拉 之前还包括: 建立第一温度t1状态下的斜拉桥 的理论计算模型, 按照第一张拉力T1对理论计算模型 中的斜拉索(1)进行张拉; 根据理论计算模型, 计算得到由第一温度t1变为实际温度t时, 斜 拉索(1)的张拉力变化 值T′; 根据第一张拉力T1和张拉力变化值T ′, 计算得到斜拉索(1)在实际温度t下的实际张拉 力T。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理 论计算模型, 计算得到由第一温度t1变为实际温度t时, 斜拉索(1)的张拉力变化 值T′包括; 根据理论计算模型, 计算得到温度变化对斜拉索(1)的张拉力的影响值ΔT; 根据影响值ΔT, 得到由第一温度t1变为实际温度t时, 斜拉索(1)的张拉力变化 值T′。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理 论计算模型, 计算得到温度变化对斜拉索(1)的张拉力的影响值ΔT包括; 建立第二温度t2状态下的斜拉桥的理论计算模型, 得到斜拉索(1)在第二温度t2状态下 的第二张拉力T2; 根据第一温度t1、 第二温度t2、 第一张拉力T1和第二张拉力T2, 得到温度变化对斜拉索 (1)的张拉力的影响值ΔT。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照 预设的索长增量ΔS, 对初张拉后的斜拉索(1)进 行补张拉, 使斜拉索(1)的张拉达到目标无 应力索长S之前还 包括: 建立第一温度t1状态下的斜拉桥 的理论计算模型, 按照第一张拉力T1对理论计算模型 中的斜拉索(1)进行张拉, 得到斜拉索(1)张拉后的第一无应力索长S1; 调整理论计算模型, 得到斜拉索(1)在目标状态下的目标 无应力索长S; 根据目标 无应力索长S和第一无应力索长S1, 得到索长增量ΔS。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 整理 论计算模型, 得到斜拉索(1)在目标状态下的目标 无应力索长S还 包括: 在理论计算模型中, 模拟斜拉桥的施工阶段, 使斜拉桥的理论模型为目标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拉索 (1)的底端贯穿于锚具, 且斜拉索(1)具有伸出锚具的外伸段, 所述按照预设 的索长增量Δ S, 对初张拉后的斜拉索(1)进行补张拉, 使斜拉索(1)的张拉达 到目标无应力索长包括: 根据外伸段的现有长度L1和索长增量ΔS, 得到斜拉索(1)的外伸段在目标状态下的目 标长度L; 按照目标长度L, 在斜拉桥的实际结构中, 对初张拉后的斜拉索(1)进行补张拉, 使斜拉 索(1)达到目标无应力索长S。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4808731 A 2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照目 标长度L, 在斜拉桥的实际结构中, 对初张拉后的斜拉索(1)进行补张拉, 使斜拉索(1)达到 目标无应力索长S包括: 利用千斤顶对斜拉索(1)的外伸段进行拉伸, 将外伸 段的长度拉伸至目标长度L, 完成 斜拉索(1)的补张拉, 使斜拉索(1)达 到目标无应力索长S。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状 态为斜拉桥的主梁(3)合龙之后的成桥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索长 增量ΔS的精度为0.0 01m。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4808731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斜拉索索力与索长混合控制张拉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1:28:1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