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54579.X (22)申请日 2022.08.10 (71)申请人 柳强 地址 610073 四川省成 都市青羊区光 华东 三路88号 申请人 方自力 史箴 吴瑶 杨珺  杨晨晨 (72)发明人 柳强 方自力 史箴 吴瑶 杨珺  杨晨晨  (51)Int.Cl. G01N 33/18(2006.01) G01D 21/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水稻种植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 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区农田可溶性 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法, 包括以下 步骤: 选择稻田渗流排水和地下水渗流排水的汇 流区域, 作为待检测的排水沟; 测量稻田的水位 和污染物浓度, 测量所述排水沟出口水位、 流量 和污染物浓度, 作为测量值组; 通过包括所述测 量值组中的至少部分测量值的参量, 得到稻田向 排水沟的直接排水渗流通量, 稻田排水进入地下 水的渗流通量, 以及地下水向排水沟的渗出通 量; 得到地下水向排水沟渗出污染物的浓度; 根 据所述地下水向排水沟渗出污染物的浓度和地 下水渗流进入排水沟的流量, 得到地下水向排水 沟渗出污染物的源强; 得到稻田向排水沟直接渗 流排水的污染物源强。 该发明可以为精准化治理 污染提供支持。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5页 CN 115327058 A 2022.11.11 CN 115327058 A 1.一种水稻种植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 括以下步骤: 选择稻田渗 流排水和地下 水渗流排水的汇流区域, 作为待检测的排水沟; 测量稻田的水位和污染物浓度, 测量所述排水沟出口水位、 流量和污染物浓度, 作为测 量值组; 通过包括所述测量值组中的至少部分测量值的参量, 得到稻田向排水沟的直接排水渗 流通量, 稻田排水进入地下 水的渗流通量, 以及地下 水向排水沟的渗出通 量; 得到地下 水向排水沟渗出污染物的浓度; 根据所述地下水向排水沟渗出污染物的浓度和地下水渗流进入排水沟的流量, 得到地 下水向排水沟渗出污染物的源强; 根据包括地下水向排水沟渗出污染物的源强、 排水沟监测流量的参量, 得到稻田向排 水沟直接渗 流排水的污染物源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 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 法, 其特征在于: 选择稻田渗 流排水和地下 水渗流排水的汇流区域, 作为待检测的排水沟的方法包括: 选择待检测的水稻种植区, 检测所述水稻种植区的排水网络; 根据所述 排水网络中水的流向, 确定稻田渗 流排水和地下 水渗流排水的汇流区; 将所述汇流区作为待检测排水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 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测量稻田的水位和污染物浓度, 测量所述排水沟出口水位、 流量和污染物浓度, 作为测 量值组的方法包括: 选择水稻施肥期; 在所述水稻施肥期中选择排水沟水位 “涨‑落‑稳定”的时段; 多次同步测量稻田的水位和污染物浓度, 以及所述排水沟出口水位、 流量和污染物浓 度, 作为第一子测量 值组; 选择水稻非施肥期; 在所述水稻非施肥期中选择排水沟水位 “涨‑落‑稳定”的时段; 多次同步测量稻田的水位和污染物浓度, 并且多次测量所述排水沟出口水位、 流量和 污染物浓度, 作为第二子测量 值组; 综合所述第一子测量 值组和所述第二子测量 值组, 得到所述测量 值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 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次测量所述排水沟出口水位、 流量和污染物浓度, 作为第一子测量值组的方法 包括: 选择排水沟的出口位置设置断面; 在所述断面位置设置水位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多次对断面处对水流取样, 检测污染物 浓度; 设置数据采集器, 多次采集水位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测量的数据以及污染物浓度检测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327058 A 2数据, 作为第一子测量 值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 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 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包括所述测量值组中的至少部分测量值的参量, 得到稻田向排水沟的直接排水渗 流流量的方法包括: 根据稻田到排水沟的垂直方向的最大宽度、 排水沟底板到稻田底板的高度、 稻田内水 层高度, 得到稻田向排水沟排水的等效渗 流距离; 根据所述测量值组中的所述稻田的水位、 所述排水沟出口水位, 以及土壤饱和水力传 导度、 稻田向排水沟排水的等效渗 流距离, 得到稻田向排水沟直接排水的流 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 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稻田到排水沟的垂直方向的最大宽度、 排水沟底板到稻田底板的高度、 稻田 内水层高度, 得到稻田向排水沟排水的等效渗 流距离的方法包括: 其中, W为稻田到排水沟的垂直方向的最大宽度, x为垂直与排水沟方向的空间坐标, h 为稻田内水层高度, M为 排水沟底板 到稻田底板的高度; 所述根据所述测量值组中的所述稻田的水位、 所述排水沟出口水位, 以及土壤饱和水 力传导度、 稻田向排水沟 排水的等效渗流距离, 得到稻田向排水沟 直接排水 的流量的方法 包括: 其中, HF为稻田内田面水位, HD为t时刻排水沟水位, Ks为土壤饱和水力传导度, Ls为稻田 向排水沟排水的等效渗 流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 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 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包括所述测量值组中的至少部分测量值的参量, 得到地下水向排水沟的渗出通量 的方法包括: 其中, QGD为稻田排水进入地下 水的渗流通量; 汇流区内, 地下水向排水沟的等效渗流距离 其中A为汇流区的面积, Σlc为汇 流区内排水沟长度之和; w和α 为反映地下水通透面宽度和流动完全性的参数, 与地下水含水层有关的参数, v0为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327058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水稻种植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水稻种植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水稻种植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水稻种植区农田可溶性污染物源强及其通量构成的解析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7 23:50:3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