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42703.9
(22)申请日 2022.06.08
(71)申请人 南京涵台余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
道广月路3 3-33号
(72)发明人 洪子涵 戴伟亮
(51)Int.Cl.
A61K 47/68(2017.01)
A61K 47/60(2017.01)
A61K 35/15(2015.01)
A61P 35/00(2006.01)
A61P 35/02(2006.01)
C12N 5/0784(2010.01)
C07K 16/3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包括树突细胞外泌体的药物组合物及
其应用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树突细胞外泌体的药
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所述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送载
体, 与靶向Her2特异性抗体形成复合物, 该抗体
具有纳米抗体结构, 可高特异性结合目标抗原,
提高治疗靶向性, 且该类抗体结构更加简单, 便
于复合物的制备和纯化; 所述外泌体为DC细胞外
泌体Dex, DC细胞经过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因子诱
导后, 可有效激活DC细胞改善外泌体活性成分和
抗肿瘤效能; Dex ‑抗体复合物在体内、 体外实验
中展现出协同作用, 可同时改善治疗有效性和杀
伤靶向性, 延长实验动物生存期, 调节免疫蛋白
表达水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序列表2页 附图3页
CN 114848838 A
2022.08.05
CN 114848838 A
1.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携带靶向HER
2抗体的树突细胞外泌体, 所述外泌体通过磷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酯交联剂与靶向HER 2
抗体连接, 所述靶向HER 2抗体为纳米抗体, 所述纳米抗体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CDR1、
SEQ ID NO:2所示的CDR2和SEQ ID NO:3所示的CDR3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 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突细胞外泌体的制备步骤包
括: 使用AIM ‑V培养基在5%CO2在37℃培养箱中培养人DC细胞, 当细胞融合度达到90%后,
更换新鲜培养基, 在5%CO2在37℃培养箱中培养48h; 收集培养基, 采用梯度离心法除去培
养基中游离的活细胞、 死细胞、 细胞碎片; 所得溶液采用0.22 μm滤膜过滤, 除去大颗粒杂质;
然后在4℃下10000g超速离心60min, 弃去上清, 使用无菌PBS洗涤3次, 再4℃下10000g超速
离心90min, 收集沉淀获得树 突细胞外泌体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 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突细胞外泌体的制备步骤包
括: 在DC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诱导剂, 所述诱导剂包括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CA125、 IL ‑
12、 IL‑10、 IFN‑γ、 TGF‑β 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 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诱导剂包括癌胚抗原CEA、 糖类
抗原CA125和I L‑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突细胞外泌体与靶向HER 2
抗体的连接步骤包括: 将溶解于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中的磷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酯与
HER 2纳米抗体按1:10 ‑10:1比例混合均匀, 在4℃无菌环境中搅拌混合30min, 然后将其在4
℃下反应过 夜, 5000rpm离心10 ‑15min除去未反应的磷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酯, 得到磷脂
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酯 ‑HER 2纳米抗体复合物; 将树突细胞外泌体溶于无菌磷酸盐缓冲溶
液中得到树突细胞外泌体溶液, 将所述复合物与树突细胞外泌体按1:5 ‑5:1比例混合均匀,
在4℃下轻轻吸打混合均匀, 37℃下反应2 ‑4h, 4500rpm离心5min得到携带靶向HER 2纳米抗
体的树突细胞外泌体。
7.权利要求1至 6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 所述肿瘤选自乳腺癌、 肺癌、 胃癌、 结直肠癌、 前列腺癌、 头
颈癌、 胰腺癌、 淋巴瘤、 白血病和/或骨髓瘤中的一种或几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 所述肿瘤选自乳腺癌。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848838 A
2一种包括树突细胞外泌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 具体提供了一种包括树突细胞外泌体的药物组合
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癌症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 其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 占
每年新诊断癌症的十 分之一, 它是世界上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 目前常规检查、
影像学检查, 尤其是乳房X光检查和组织活检可用来诊断乳腺癌, 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
存率至关重要。 但是乳腺癌早期常表现为出现乳房肿块, 乳房形状或大小的变化, 乳头溢
液, 以及乳腺痛等轻微症状, 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延误治疗时机。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比较
复杂, 据报道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包括: (1)年龄: 随着女性人口年龄的增 长, 乳腺癌的年
龄调整发病 率继续增加; (2)性别: 大多数乳腺癌发生于女性; (3)个人病史: 一个乳房的癌
症病史增加了对侧乳房第二个原发性癌症的可能性; (4)不良生活习惯或接触危险品: 吸
烟、 酗酒或其他有害化学品可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5)乳腺癌家族史和 遗传风险因素: 乳腺
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患乳 腺癌的风险高出2至3倍, 有研究称BRCA1和BRCA2是导致乳 腺癌易感
性增加的两个最重要的基因; (6)生理风险因素: 女性的初潮 、 首次生产、 绝经等生理过程也
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0003]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 逐渐总结出乳腺癌的两个基本治疗原则, 即减少局部
复发的机会和转移扩散的风险。 手术可实现对癌症的局部控制, 例如Halsted根治性乳房切
除术、 帕蒂改良根治术、 象限切除术等等, 但是手术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生活
负担, 还难以应对扩散性肿瘤。 化学疗法、 激素疗法和靶向疗法是用于乳 腺癌治疗的全身疗
法, 目前已经成为推荐的治疗方案, 如在6个月的周期内使用第一代 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和5 ‑氟尿嘧啶)在10至15年期间将 复发风险降低25%。 但是上述疗法仍难以有效
控制乳腺癌的发展, 提高患者生存周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迫切需要靶向性 强、 副作
用低、 抗肿瘤效果明显的新型治疗手段。
[0004]癌症免疫疗法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新方法之一, 包括但不限于过继性T细胞疗法
(ACT)、 树突状细胞(DC)疫苗疗法、 自然杀伤(NK)细胞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疗
法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等, 这类方法不使用对机体损伤较大 的化学毒剂, 可以避免
严重化疗副反应, 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且能够达 到有效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0005]在众多免疫治疗手段中, DC细胞疗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DC细胞是一种先天免疫
细胞, 参与机体对肿 瘤和病毒的应激反应, DC细胞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可通过主要
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I类(MHC I)和II(MHC II)分别促进 CD8+和CD4+T细胞的激活程度; DC细
胞还可调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水平, 调节炎症和淋巴细胞的归巢。 DC还被广泛用于
药物递送载体, 如基于DC细胞开发抗肿瘤疫苗, Sipuleucel ‑T(Provenge Dendreon
Corporation)是第一个DC疫苗疗法, 于2010年4月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
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 随后数以百计的DC细胞相关临床试验在全球多个 国家和地区展开。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14848838 A
3
专利 一种包括树突细胞外泌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09: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