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74896 3.4 (22)申请日 2022.06.28 (71)申请人 南京艾拓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福英路10 01号 联东U谷二期18幢 申请人 江苏纳迪芯生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 司 (72)发明人 夏智敏 胡力章 朱付迪 陈浩然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3 56 专利代理师 朱金良 (51)Int.Cl. G01N 21/64(2006.01) G01N 21/01(2006.01) G01N 33/53(2006.01)G01N 33/533(2006.01) G01N 15/14(2006.01) (54)发明名称 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 检测模块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 荧光发光免疫检测模块及系统, 系统包括整机外 壳、 整机框架、 加样驱动模块、 吸样模块、 液路模 块、 光学检测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和外接显示模 块, 加样驱动模块安装在所述整机框架的右下 方, 承载孔板, 并带动承 载孔板水平移动, 吸样模 块安装在所述整机框架上并位于加样驱动模块 的上方, 用于吸取孔板内的液体并输送至鞘液池 中, 液路模块安装在所述整机框架的左下方, 其 包括内鞘液池、 泵阀固定板和安装在所述泵阀固 定板上并将鞘液池中的混合液体输送至流体室 中的隔膜泵, 光学检测模块安装在整机框架的左 上方, 该种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 免疫检测模块及系统, 使得检测特异性更强, 分 析的灵敏度更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115060698 A 2022.09.16 CN 115060698 A 1.一种荧光发光免疫检测模块 (10 ‑3) , 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模块底板 (10 ‑3‑1) 、 安装 在所述检测模块底板 (10 ‑3‑1) 上的流体室 (10 ‑3‑5) 、 安装在所述检测模块底板 (10 ‑3‑1) 上 并分布在流体室 (10 ‑3‑5) 上方和下方的绿光激发光源模块 (10 ‑3‑7) 和红光激发光源模块 (10‑3‑4) 、 安装在所述检测模块底板 (10 ‑3‑1) 上并分布在流体室 (10 ‑3‑5) 左右两侧的荧光 接收模块 (10 ‑3‑6) 和分选荧 光模块 (10 ‑3‑3) 。 2.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发光免疫检测模块 (10 ‑3)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光激 发光源模块 (10 ‑3‑7) 、 红光激发光源模块 (10 ‑3‑4) 、 荧光接收模块 (10 ‑3‑6) 和分选荧光模 块 (10‑3‑3) 处于同一平面上, 且该平面与流体室 (10 ‑3‑5) 内液体流动的方向垂直; 其中, 红光激发光源模块 (10 ‑3‑4) 照射流体室 (10 ‑3‑5) 内的液体, 且该液体发出检测 该液体是否团聚的散射光和两种用于检测项目的发射光, 绿光激发光源模块 (10 ‑3‑7) 照射 流体室 (10 ‑3‑5) 内的液体, 且该液体发出检测该液体浓度值的另一发射光, 所述发射光由 荧光接收模块 (10 ‑3‑6) 接收, 散射 光由分选荧 光模块 (10 ‑3‑3) 接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荧光发光免疫检测模块 (10 ‑3) ,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 光接收模块 (10 ‑3‑6) 和分选荧 光模块 (10 ‑3‑3) 上均设置有侧聚光镜模块 (10 ‑3‑2) 。 4.一种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 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整机外壳 (10‑1) ; 整机框架 (10‑2) , 设置在所述整机 外壳 (10‑1) 内; 加样驱动模块 (10 ‑6) , 安装在所述整机框架 (10 ‑2) 的右下方, 承载96孔板 (10 ‑6‑6) , 并 带动承载96孔板 (10 ‑6‑6) 水平移动; 吸样模块 (10 ‑5) , 安装在所述整机框架 (10 ‑2) 上并位于加样驱动模块 (10 ‑6) 的上方, 用于吸取96孔板 (10 ‑6‑6) 内的液体并输送至鞘液池 (10 ‑4‑1) 中; 液路模块 (10 ‑4) , 安装在所述整机框架 (10 ‑2) 的左下方, 其包括内鞘液池 (10 ‑4‑1) 、 泵 阀固定板 (10 ‑4‑2) 和安装在所述泵阀固定板 (10 ‑4‑2) 上并将鞘液池 (10 ‑4‑1) 中的混合液 体输送至流体室 (10 ‑3‑5) 中的隔膜泵 (10 ‑4‑3) ; 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荧 光发光免疫检测模块 (10 ‑3) ; 数据处理模块 (10 ‑7) , 对荧光发光 免疫检测模块 (10 ‑3) 的荧光接收模块 (10 ‑3‑6) 和分 选荧光模块 (10 ‑3‑3) 接收的物理量进行输出处 理; 外接显示模块 (10 ‑8) , 显示数据处 理模块 (10 ‑7) 处理后的数据或图像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隔膜泵 (10 ‑4‑3) 和所述流体室 (10 ‑3‑5) 之间通过输液管连通, 且该输液管的内 径由隔膜泵 (10 ‑4‑3) 到流体室 (10 ‑3‑5) 的方向逐渐 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泵阀固定 板 (10‑4‑2) 上还安装有两通阀 (10 ‑4‑4) 和三通阀 (10‑4‑5) 。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加样驱动模块 (10 ‑6) 包括L型底板 (10 ‑6‑3) 、 设置在所述L型底板 (10 ‑6‑3) 顶部 的L滑轨 (10 ‑6‑2) 、 安装在所述L型底板 (10 ‑6‑3) 一侧边的第一驱动电机 (10 ‑6‑1) 、 设置在 所述第一 驱动电机 (10 ‑6‑1) 的输出端 上的第一丝杆、 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上并跟随一丝杆 左右移动的平台传动 连接块 (10 ‑6‑9) , 设置在所述L型底板 (10 ‑6‑3) 另一侧边并与第一驱 动电机 (10 ‑6‑1) 垂直的第二驱动电机 (10 ‑6‑4) 、 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060698 A 2(10‑6‑4) 的输出端上的第二丝杆和设置在所述平台传动连接块 (10 ‑6‑9) 上并跟随丝杆上 前后移动的96孔板底板 (10 ‑6‑5)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L型底板 (10 ‑6‑3) 的侧壁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光耦 (10 ‑6‑8) , 且第一丝杆和第二 丝杆与L型底板 (10 ‑6‑3) 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滚珠轴承 (10 ‑6‑7) 。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吸样模块 (10 ‑5) 包括底板 (10 ‑5‑6) 、 与所述底板 (10 ‑5‑6) 侧边垂直设置的侧板 和与所述侧板的顶部垂直设置且与底板 (10 ‑5‑6) 平行的顶板 (10 ‑5‑3) 、 安装在所述顶板 (10‑5‑3) 顶部的第三驱动电机 (10 ‑5‑1) 、 设置在第三驱动电机 (10 ‑5‑1) 输出端的第三丝 杆、 设置在所述侧板内壁的导向滑轨 (10 ‑5‑7) 、 可沿着所述导向滑轨 (10 ‑5‑7) 滑动并由第 三丝杆驱动的滑块 (10 ‑5‑8) 、 安装在所述滑块 (10 ‑5‑8) 上的传动连接块 (10 ‑5‑9) 、 与所述 传动连接块 (10 ‑5‑9) 垂直设置的支架、 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吸样针 (10 ‑5‑4) 和与所述吸样 针 (10‑5‑4) 连接的吸样针头 (10 ‑5‑5)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顶板 (10 ‑5‑3) 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 光耦 (10‑5‑2)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060698 A 3

PDF文档 专利 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模块及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模块及系统 第 1 页 专利 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模块及系统 第 2 页 专利 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荧光发光免疫检测模块及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24 01:03: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