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40.30 B 9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712—2015 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 总则 Criterion for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General principl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5-02-09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71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勇、杜森、钟永红、张、郭焱、高祥照。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 2712—2015 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 总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原则、目标、规模、选址、内容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全国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NY/T1782农田土壤摘情监测技术规范 NY/T2148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SL103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T15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节水农业示范区demonstration area for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建设或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措施,科学管理、合理调控农田水分,提高水资源生 产力和抗旱减灾能力。实现节约、高效用水和高产稳产目标,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性质的农业生产区 域。 3.2 覆盖保墙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with cover materials 田间覆盖地膜、秸秆、生草等,起到集雨、保摘等作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有效缓解干早影响,实现 高产稳产的节水技术,包括全膜覆盖、半膜覆盖秋覆膜、顶凌覆膜等不同形式。 3. 3 膜下滴灌dripirrigationundermulchingfilm 地膜覆盖和滴灌相结合,在膜下进行滴灌的技术模式。滴灌可大幅节约灌溉用水,地膜覆盖可减少 土壤水分蒸发损失,保持土壤情,提高灌溉效率。 3. 4 测摘灌溉irrigationbased on soil moisturemonitoring 开展土壤情监测,根据土壤情及作物需水规律,科学制定灌溉制度,合理确定灌溉时间和灌溉 水量的技术。 3. 5 水肥一体化integrated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指对农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肥调水、以水促肥,实现水肥耦合,全面提升农 田水肥利用效率。 1 NY/T2712—2015 3. 6 灌溉施肥fertigation 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借助管道灌溉系统,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水分和养分需 求,实现水和肥的一体化利用和管理,使水和肥料以优化的组合状态供应给作物吸收利用的技术。 3.7 微灌microirrigation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水流或水滴,湿润作物根区土壤的灌水方法,包括滴灌、微喷 灌、涌泉灌等。 3. 8 喷灌sprinklerirrigation 喷灌是利用喷头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落到地面和作物表面的灌水方法。 3.9 棚面集雨waterharvestingfromgreenhouseroof 利用温室等棚面作为集雨面,通过蓄水池等设施集蓄雨水用于补充灌溉的技术。 3.10 稻田覆膜保璃riceplantingwithmulchingfilm 以地膜覆盖增温、保为核心,集成旱育秧、施用长效肥料、厢面覆盖和厢沟浸润灌溉等措施的稻田 综合高效节水技术。 3. 11 深松耕deeplooseningtillage 进行土壤深松、深耕25cm以上,提高土壤蓄水保能力的技术模式。 3. 12 集雨补灌waterharvestingand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利用各种方式将一定汇水面积内的降水蓄积在集雨窖(池)中,在作物关键需水期进行补充灌溉的 节水技术。 3.13 小地龙灌溉xiaodilongirrigation 在塑料输水软管的管身土均匀打孔,软管一端接在水泵等水源出水口上,一端延伸到田间,进行微 你 喷灌溉的灌水方法。 3. 14 水分生产力waterproductivity 在作物全生育期内,单位水消耗量所获得的经济产量,也称为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 efficiency)。 3. 15 降水利用率utilizationrateofprecipitation 农田中保留的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占当季降水总量的百分数。 4建设原则 4.1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对农田水分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调控,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实现农业高产稳 产、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有条件的地区适度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补充灌溉。灌溉农业区在充分利用土壤水和自然降水 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灌溉,提高水分生产力。 NY/T2712—2015 4.3充分利用现有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以节水为中心,坚持填平补齐建设方针,完善田间工程设 施,同时坚持工程、农艺、农机、生物、化学和管理等措施的有机结合。 4.4积极采用节水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产品,开展试验示范和集成创新。 5建设目标 5.1示范区单产提高10%以上。 5.2旱作农田降水利用率提高10%以上,水分生产力提高10%以上。 5.3灌溉农田水分生产力提高10%以上。 5.4实现土壤摘情自动化监测和数据远程无线传输,及时发布监测报告。 5.5实现节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展示和集成创新。 6 6建设规模 6.1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模式和水源条件等确定建设规模。 6.2粮食作物,500亩(含)以上。 6.3经济作物,200亩(含)以上。 6.4设施农业,100亩(含)以上。 7建设选址 7.1基础条件好、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示范带动作用强。 7.2水资源状况、作物品种、种植模式、经济水平等代表性强。 7.3优先选择基本农田。 7.4优先选择规模化种植农田。 8建设内容与要求 8.1工程设施 8.1.1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应符合NY/T2148的规定,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用水方式等确定田块形状、方向、 长度和宽度,满足土壤蓄积降水和灌溉排水等技术要求。旱地田块方向与坡向一致,比降应小于 1/500;坡度2°~6°时宜沿等高线修成坡式梯田或隔坡梯田;坡度6~15°时宜修成水平梯田。土层厚度 宜大于50cm,耕作层厚度宜大于25cm。喷灌、微灌地块可适当降低平整要求。 8.1.2水源工程 按不同作物水分需求实现相应的水源保障。 8.1.2.1井灌工程的井、泵、动力、输变电设备和井房等配套率应达到100%。 8.1.2.2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南方季节性缺水地区应建设集雨窖(池)等小型水源,集雨灌溉供水保证 率应达到50%75%。根据降水、作物补灌需求等确定集雨蓄水工程的数量和容积。蓄水池容量控制 在2000m²以下,四周修建1.2m高度防护栏;南方和北方地区亩均耕地配置蓄水池容积应分别不小于 8m和30m²。小型蓄水窖(池)容量不小于30m²,集雨场、引水沟、沉沙池、防护栏、泵管等附属设施应 配套完备。当利用坡面或公路等做集雨场时,每50m²蓄水容积应有不少于667m²的集雨面积。 8.1.2.3塘堰容量应小于100000m²,坝高不超过10m,挡水、泄水和防水建筑物等应配套齐全。 8.1.2.4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引小水、小型提灌和机井修等小水源建设。小水引流、小型提灌流量 一般小于1m²/s。 3 NY/T 2712—2015 8.1.2.5灌溉水源应符合GB5084的规定,禁止用未处理过的污水进行灌溉。 8.1.3灌溉工程 8.1.3.1在水浇地、设施农业和旱地补灌区,宜以管道输水代替渠道输水,以喷灌、微灌和小地龙灌溉 等代替地面灌溉,配备施肥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应用。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70%,喷灌、微灌 设计保证率不低于85%。 8.1.3.2微灌应符合SL103的规定。 8.1.3.3管道输水应符合SL/T153的规定。干管和支管在灌区内的长度宜为90m/hm²~150m/hm; 支管间距宜采用50m~150m。各用水单位应设置独立的配水口,单口灌溉面积宜在0.25hm²~0.60 hm²,出水口或给水栓间距宜为50m~100m。设施农业和旱地补灌输水管道宜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固 定输水管道埋深应在冻土层以下,且不少于0.6m。 8.1.3.4在水田区,渠道应进行防渗衬砌,防渗率不低于70%。渠道上配水、灌水、量水、交通和控制 建筑物应配备齐全。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管道输水。 8.1.4排水工程 8.1.4.1排水系统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满足农田防洪、排涝、防渍和防治土壤盐渍化的要求。灌 溉水田、水浇地和设施农业必须配套排水系统。 8.1.4.2排水沟与灌溉渠道应分离,避免串灌串排。在丘陵山区受地形条件限制必须灌排兼用时,串 联田块不得超过3块。 8.1.4.3排水沟宜用生物护坡或者砖、石、混凝土等材料毛砌硬化。为提高透水率,在保证强度的前提 下,尽量保留缝隙。有条件的
NY-T 2712-2015 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 总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