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首页
频道
联系我们
首页
联系我们
批量下载
ICS35.240 CCS N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2383.52023 智能制造 网络协同设计 第5部分:多学科协同仿真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Network collaborative design- Part 5: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simulation 2023-03-17发布 2023-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2383.5—2023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架构要求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技术要求 6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功能要求 6.1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功能框架 6.2 工作流程管理 6.3 仿真任务管理 6.4 模板管理 6.5 仿真数据管理 6.6 运维管理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建设 7.1 概述 7.2 需求分析 7.3 工作流程管理逻辑 7.4 封装逻辑 7.5 数据管理逻辑 7.6 分布式计算环境 7.7 系统测试 多学科协同仿真流程建设 8 8.1 概述 8.2 多学科协同仿真流程需求 8.3 多学科协同仿真数据梳理 8.4 多学科协同仿真流程封装 8.5 与外部系统集成 8.6 多学科协同仿真流程测试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应用逻辑 附录A(资料性) 多学科协同仿真流程需求梳理表示例 10 参考文献 11 GB/T42383.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2383《智能制造 网络协同设计》的第5部分。GB/T42383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一第1部分:通用要求; 一第2部分:软件接口和数据交互; ——第4部分:面向全生命周期设计要求; 一第5部分:多学科协同仿真。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大全集团有限 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国机工业互联网 研究院(河南)有限公司、南京优倍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 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东莞理工学院、深圳未来智控技 术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工业大学、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杭州沃镭智能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铭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英、刘靖华、李少阳、冯雪晴、何宏宏、苏巧灵、张保刚、张艾森、肖红练、孙瑜欣、 张玲艳、冯夏维、柳军、孙明、张兆云、魏天财、梅军、樊灵曼、张晓玲、董赢、王嘉宁、欧阳文、张再伟、郭斌、 周建兵、邹薇、王勇 GB/T42383.5—2023 引言 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规定网络协同设计的总则、一般要求和网络协同设计平台要 求。适用于异地设计参与方在网络协同设计平台的支持下,开展智能制造领域复杂产品系统 协同设计的实施和管理,也适用于网络协同设计平台的搭建。 和数据交互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要求,并给出了软件接口类型和数据交互基础协议的说明。 适用于智能制造领域复杂产品和设备的网络协同设计平台设计过程中软件接口和数据交互架 构的构建及技术的实施。 第3部分:知识库。目的在于规定网络协同设计系统知识库的模型及管理要求、知识库构建、 知识库功能和知识库应用要求。适用于网络协同设计系统知识库的构建、管理、应用及维护。 第4部分:面向全生命周期设计要求。目的在于规定面向全生命周期设计通用要求、面向全生 命周期协同设计要求和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具体设计要求。适用于智能制造领域复杂 产品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网络协同设计与管理。 第5部分:多学科协同仿真。目的在于规定网络协同设计过程中的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架构 要求、技术要求、功能要求、仿真系统建设、仿真流程建设和系统应用逻辑等内容。适用于智能 制造领域网络协同设计过程中的多学科协同仿真,领域范围可包含多场强耦合仿真、多场弱耦 合仿真和多学科联合仿真等领域。 Ⅱ GB/T42383.5—2023 智能制造网络协同设计 第5部分:多学科协同仿真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网络协同设计过程中的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架构要求、技术要求、功能要求、仿真系 统建设、仿真流程建设和系统应用逻辑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制造领域网络协同设计过程中的多学科协同仿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42383.1一2023智能制造网络协同设计第1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和GB/T42383.1—20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学科协同仿真multidisciplinarycollaborativesimulation 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 专业的协同仿真分析。 注2:多场强耦合仿真是运用多场耦合解耦技术,建立符合产品的耦合仿真模型,通过单元矩阵或载荷向量把多场 的耦合作用构造到控制方程中,然后对控制方程直接求解,得到多场强耦合分析结果。 注3:多场弱耦合仿真是建立符合产品各物理场的耦合仿真模型,合理安排仿真的计算次序,先进行一个物理场的 计算,将计算结果作为外载荷施加于第二个物理场,再进行第二个物理场计算,将计算结果作为外载荷施加 回第一个物理场,通过这样的一次选代或者多次选代以得到多场弱耦合的仿真结果。 注4:多学科联合仿真是针对多学科、多专业等工程要求的复杂系统,建立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以功能/性能样机 为载体,贯穿需求、功能、逻辑与物理构建模型在环、软件在环、硬件在环、人员在环的数字化综合仿真环境, 实现功能/性能需求在开发早期等各阶段的验证与确认。 3.2 工作流程workflow 由若干个通过流程线及数据映射关系建立串行、并行或条件执行的任务组成,通常用工作流程图来 进行展示。 3.3 组件component 仿真流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将工程应用与软件功能的数据和方法封装而成的软件功能模块化,数 1 GB/T42383.5—2023 据接口标准化的应用对象。 3.4 仿真流程simulationworkflow 由若干个通过流程线及数据映射关系建立串行、并行或条件执行的组件组成,是按照任务执行逻辑 进行组装而形成的一种可自动化执行的流程,主要用于一个或多个仿真程序的自动计算。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架构要求 4 在构架仿真系统时按如下要求进行: 应围绕“协同设计”,综合集成协同仿真过程、软件工具和方法、规范、模型、知识和数据等多方 a) 面内容,作为复杂产品设计业务的有效支撑 b) 应提供面向仿真人员的综合集成的协同仿真工程环境”,使仿真人员快速完成协同仿真工作 任务; 可建立贯穿多个单位门户、多个部门、多个学科领域的协同仿真流程,且能够控制产品研发中 的协同仿真过程、协同仿真数据传递和协同仿真数据管理; 可支持本地计算也可支持远程、分布式计算,能够有效连接起来并进行同步和控制各仿真软件 工具。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架构见图1。 单位一门户 单位二门户 单位N门户 产品门户 协同仿真流程管理 仿真数据管理 型号管理 任务管理 协同流程管理 数据版本 数据比对 数据流向 仿真工具管理 伤点组件包管理 ... 产品数据导航 数据双问追溯 协同仿真任务执行 选择任务模板 仿真数据建模 执行仿真 发布版本数据 版本数据传递 协同仿真软件封装 工具软件插件开发 工具软件参数插件开发→插件集成 定义伤真组件包 封装伤真组件包 基础环境 简易组件库 后台技术框架 前台扩展工具集 分布式竺理 基础构件 图1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架构 5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技术要求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技术要求如下: a)能提供与多种仿真软件的封装接口,能够集成各种商业软件和自编软件,具备与产品数据管理 2 GB/T42383.5-—2023 (PDM,ProdcutDataManagement)等系统的接口,具备与高性能计算(HPC,High PerformanceComputing)等远程计算系统或分布式计算的接口; b) 各学科可模块式建设,宜采用子模块编制,多个子模块能够封装组成大的流程模块,子模块设 计可与各专业设计人员协商确定; ) 应具有协同仿真数据处理和管理功能,能够对各学科模块的输入数据、建模数据、中间数据、结 果数据等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能够实现多方案的协同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及历史设计结果 之间的数据对比功能; (P 应具有数据加密机制,有效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仿真数据安全,保护用户对分布式资源访问的安 全性; e) 应具有可视化操作界面,系统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符合设计人员操作习惯; f) 可具有多学科优化功能,优化界面应简洁方便。 6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功能要求 6.1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功能框架 多学科协同仿真系统功能框架见图2。 Portal门户 B/S或C/S客户端 外部接口 数据交互 组件封装环境 建模环境 项目管理 任务管理 流程管理 数据管理 Agent 执行环境 模板管理 运维管理 外部系统
GB-T 42383.5-2023 智能制造 网络协同设计 第5部分:多学科协同仿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SC 于
2023-05-01 06:49:20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2.3 M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25808-2021 硫化黑2BR、3B 200%.pdf
KSME2001_Adaptive compensation control of vehicle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for smooth shift transients based on intelligent supervisor.pdf
DB44-T 747-2010 转子侧变频调速节能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广东省.pdf
GB-T 35282-2023 信息安全技术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规范.pdf
GB-T 32286.1-2015 软磁合金 第1部分:铁镍合金.pdf
云原生安全白皮书中文版第二版.pdf
DB3713-T 248—2021 蓝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临沂市.pdf
GB-T 43555-2023 智能服务 预测性维护 算法测评方法.pdf
笫四次工业革命AIGC 3.pdf
YD-T 0219-2019 电信网和互联网数据安全评估规范.pdf
GB-T 34960.5-2018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5部分:数据治理规范标准文件.pdf
GB-T 30950-2014 闸位计.pdf
GM-T 0019-2023 通用密码服务接口规范.pdf
阿里云 专有云企业版 云平台 同城容灾用户指南 2022.pdf
GB-T 33131-2016 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IPSec的IP存储网络安全技术要求.pdf
GB-T 38548.4-2020 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 第4部分:元数据.pdf
GB-T 42422-2023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框架.pdf
ISO IEC 27005-2018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译本.pdf
安华金和 数据安全治理白皮书5.0 行业数据安全治理实践集.pdf
GB-T 37165-2018 机器人用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pdf
1
/
3
15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2.3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点击进入官方售后微信群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